環保措施別總在“戴口罩上課”后才出場
東莞多所學校飽受河涌及工廠三廢污染,師生不堪臭味刺鼻蚊蟲滋擾。其中的石龍中學,4年多來老師和學生們一直在為學校周邊的環境頭疼不已,學生上課總是聞到一股異味,夏天一到,附近河涌里的臭味隨風吹進課室,學生普遍出現頭暈、胸悶、喉嚨痛的癥狀,師生只能戴口罩上課。(4月7日《南方都市報》)
實際上,“戴口罩上課”并非個例,曾有報道,浙江省平陽縣境內唯一的省級重點中學平陽中學,校園周圍遍布幾十家大大小小的工業企業。由于校園周邊彌漫著令人作嘔的臭氣,師生們在上課期間,也集體戴上了口罩。
“學校飽受河涌及工廠三廢污染”,據稱“根本原因還是在于校園前期建設規劃不科學,造成目前學校與工業企業混雜”。這其實凸顯出環評的缺位,已是環保部門的失責,作為“彌補”,本來更應加強對工廠的監管,確保學校不受污染,卻不料還聽任排污,顯然,“戴口罩上課”折射出的,是監管的缺位。
當然,現在環保部門已經“出場”,比如東莞市環保局表示,“不少學校師生反映環境污染問題,我們已經制定了校園周邊污染排查方案。會狠抓環境污染整治,力爭還一個清凈環境給學生”。同時,也已經開展校園周邊環境專項治理行動。然而這樣的措施固然會有效地遏制污染,但并不能掩蓋環保部門的失責,污染已經長達幾年,環保的作為,何以一直到學生不得不“戴口罩上課”后,才姍姍來遲?
于污染的治理,環保部門并非沒有手段,比如東莞市環保局2015年初開展的專項治理行動中,查處的企業就達161家之多,實際上,于這些企業,早就該查處。但是,這于環保部門,顯然是一個“硬仗”。于是,能拖則拖,其代價,當然是加劇環境破壞、師生們長期受污染的侵害。
在現實中,直到“戴口罩上課”,污染后果惡化、對包括師生在內的百姓造成嚴重危害、污企與周邊群眾矛盾激化,環保才顯示自己的“鐵腕”,幾乎是普遍現象。顯然,環保作為的“遲到”,本身就是環保部門的失責,也同樣應該予以追究。
公司主營業務:水處理設備、純凈水設備、軟化水設備、鍋爐軟化水設備、純水機、超純水設備、醫院水處理設備、反滲透設備、實驗室超純水設備、家用凈水設備、EDI水處理設備、電子超純水設備、直飲水設備、礦泉水生產設備、污水處理設備、生活污水處理設備、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工業污水處理設備、電鍍污水處理設備,中水回用設備、廢水處理設備、工業廢水處理、化工廢水處理設備、印染廢水處理設備、造紙廢水處理設備、電鍍廢水處理設備、垃圾滲濾液處理設備、鉆井廢水處理設備等水處理設備及水處理設備配件、耗材現貨供應最低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