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治污 須因地制宜按下“快進鍵”
近兩年,污水處理廠在鄉鎮逐漸多了起來,鄉村污水直排、匯入河流或地下等狀況有了較大改觀。但要進一步推進農村污水治理,還須因地制宜,不能簡單地搬用城市模式或者一些地方熱門模式。前段時間,國家審計署曝光了農村污水治理設施普遍存在閑置的現象。究其原因,就是一些地方上項目的時候,沒有充分做到結合實際、因地制宜。
相對于治理城市污水,農村污水的處理更為復雜。農村污染點多面廣,而且不同鄉村,鄉情不同,污水的情況也不同。比如,人數少的農村居住點,生活污水用于種植后殘存的就較少;人口較多的農村居住點,污水無法通過種植消納,若不處理會造成污染;如果是濱水的居住點,污水不處理對生態環境帶來的負面影響更大。若不顧實情,一股腦地上大項目,難免出現問題。因此,科學治理農村生活污水要因地制宜,充分考慮當地的人口流動情況、經濟發展水平、地形地貌、村莊分布特征等,采用污染治理與資源利用相結合、工程措施與生態措施相結合、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建設模式和處理工藝。
具體來看,在規劃上,要綜合考慮集鎮規模和發展規劃、原有污水處理設施狀況、人口集聚程度、管線鋪設狀況及自然條件等多種因素,打破鎮村行政區域界限,以縣為單位科學編制縣域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專項規劃,統籌安排、合理布局鄉鎮污水處理設施,科學確定污水治理方式和技術。在選擇處理模式上,城市周邊鄉鎮可以納入市政污水管網,集中統一處理;人口密集、污水量大的鄉鎮,不妨采用集中污水處理模式;管網建設受地形條件限制的鄉鎮,可結合實際情況,采用相對集中污水處理模式。此外,污水處理設施規劃、建設好之后,還要注意因地制宜、建管并重,不能重建設、輕運行。畢竟,農村地區大多財力有限,再加上相關污水處理設施普遍規模較小、分布較散,很難做到站站都有專業維護人員。
隨著農村經濟發展,農村環境問題愈發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農村污水處理問題,在市場和政策的雙重引導下,已成為新一輪污水治理領域的主角之一,亟須因地制宜,按下有效治理的快進鍵。
貴州邁科迪環??萍加邢薰?nbsp; 貴州純化水設備 貴州凈化水設備 貴州反滲透設備 貴州水處理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