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環保行業黃金期會否“曇花一現”?
環保行業的投入現狀分析
我國環保投入占GDP的比值在2001年前后達到1%左右,符合環保投入曲線的初期低點;之后該比值逐步上升,從2001年的1.01%躍升至2012年的1.59%,年復合增長率達4.21%。
污染物排放現狀分析
與此同時,隨著工業化進程的加速,環境污染物排放也迅速上升,環境質量總體呈現下降的趨勢,相比2001年,2012年在“三廢”排放方面,全國廢水排放量增加了近60%,其中化學需氧量、氨氮分別增加了約0.7倍和1倍;工業廢氣除煙粉塵排放總量下降外,SO2仍增長了近9%;而工業固體廢棄物的產生量則增長了近2.7倍。
環保行業黃金時期“曇花一現”現象分析
環保投入與污染水平雙雙攀升的局面,符合環保投入曲線第二階段的特征,預示著我國目前正處在環境污染和環保投入占比雙升通道之中。我們可以假想一下,在一定范圍內,隨著環保行業的不斷投入,環保行業對污染物處理水平的加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污染物的總量,但是前提是污染物的排放速率小于環境治理的速率。若是污染物排放速率大于或者等于環境治理速率相等,那么環保行業的黃金時期還會持續,或者更長。
但是從政府目前對環保行業的投入態度來看,一方面是政府本身加大對環保行業的投入,同時政府放手讓更多私營企業進入環保行業建設中來,擴大了環保行業的隊伍??傮w來說,現在中國的環保趨勢是對環保行業的總體投入會越來越大。
并且,政府也在采用立法等形式來制裁、懲罰相關排污單位,從這點來看,污染物的排放速率至少不會增大。
當前的環境污染現狀是每年產生的污染物總量是巨大的,并且之前因過快發展經濟而累積的污染物總量也是驚人的。環保行業要解決的不只是目前排放的污染物,還要處理以前累積的污染物。這個量是巨大的,即使中國政府加大環保投入,力推環保行業的發展,但是面對如此多的污染物,處理也是需要時間的,因此這個時間便是環保行業的黃金期。在這個時間段里,環保行業可以獲得豐富的資本積累。這個時間可以是10年,或者更久。
但是,一旦環保行業的發展超過了污染物的排放水平或者污染物累積水平,這個時候就出現了僧多粥少的現象。到那個時候,環保行業就會面臨大范圍重組或者倒閉,只留下少數實力強的公司。
環保產業很多都是直接向政府和國有企業提供服務的產業,它的所有風險和交易結構都取決于甲方,取決于甲方的信譽、成熟度、付費意愿、資金充裕程度以及對這個產業的理解?,F在的環保企業經濟來源主要包括政府和國有企業給予的財政補貼、自身的環保產品所產生的經濟利益。顯然,后者的比例是很小的。若是有一天環保行業也出現了產能過剩的現象,失去了來自政府相關單位的財政補貼,環保企業如何維持正常生存?
關于環保行業長治久安發展的思考
我國的環保行業要想獲得長治久安和長久利益的局面,一方面要盡量減少對政府相關單位財政補貼的依賴。因為從經濟學的本質來講,環保行業目前是花錢的單位,沒有產生直接的經濟效益,不會一直接受著政府相關單位的財政補貼?,F在只不過國家是迫于環境污染的壓力和可持續發展的需要才力推環保行業發展的。從長久發展來看,過了一段時間后,國家會漸漸較少對環保企業的財政補貼。
另一方面,環保企業應該思考如何自力更生來產生更大的經濟利益。環保企業一方面可以提高其生產產品的附加值來增加經濟收入;另一方面,可以最大程度地實現清潔生產,最大程度地較少污染物的產生,減少排污費。
在面對環保行業如此興盛的今天,我們不應該過分喜悅,應有居安思危的意識,提前謀劃好發展戰略,這樣,我們才不會在社會的大潮中沉淀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