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增雨為三江源地區增水近220個“西湖”
文章出處:邁科迪環保作者:貴州邁科迪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發表時間:2015-02-02閱讀:
據青海省氣象局提供的最新數據,為遏制土地沙化趨勢,保護長江、黃河和瀾滄江發源地生態環境,今年青海通過人工增雨在三江源地區增加降水31.56億立方米,降水量相當于220個杭州西湖的水量。
三江源因長江、黃河和瀾滄江發源于此而得名,長江總水量的25%、黃河總水量的49%、瀾滄江總水量的15%都來自這一地區,這里每年向下游供水600多億立方米,是中國乃至亞洲重要的生態屏障和水源涵養區,素有“中華水塔”的美譽。
在位于黃河源頭地區的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有大小湖泊4077個,被稱為“千湖之縣”。然而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由于過度放牧等原因,這里的湖泊急劇減少,到2004年時,90%以上的湖泊干涸甚至消失,原本連為一體的扎陵湖、鄂陵湖之間出現斷流。
自2006年起,青海省在三江源地區持續實施人工增雨作業,使得三江源地區濕地面積擴大,該地區整體生態趨向良性發展。人工增雨作業主要在三江源缺水地區以及草場補播、草場退化形成的黑土灘治理區域進行。三江源深居內陸,氣候干旱,降雨的增多,對緩解荒漠化作用明顯。
今年總投資160.6億元的青海三江源國家生態保護綜合試驗區建設暨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二期工程啟動。根據二期工程規劃,到2020年,三江源地區森林覆蓋率將由4.8%提高到5.5%,力爭使該地區土地沙化趨勢得到有效遏制,水土保持能力、水源涵養能力得到穩定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