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國海水淡化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預測
海水淡化即利用海水脫鹽生產淡水。是實現水資源利用的開源增量技術,可以增加淡水總量,且不受時空和氣候影響,可以保障沿海居民飲用水和工業鍋爐補水等穩定供水。從海水中取得淡水的過程謂海水淡化?,F在所用的海水淡化方法有海水凍結法、電滲析法、蒸餾法、反滲透法、以及碳酸銨離子交換法,目前應用反滲透膜法及蒸餾法是市場中的主流。
世界上有十多個國家的一百多個科研機構在進行著海水淡化的研究,有數百種不同結構和不同容量的海水淡化設施在工作。一座現代化的大型海水淡化廠,每天可以生產幾千、幾萬甚至近百萬噸淡水。水的成本在不斷地降低,有些國家已經降低到和自來水的價格差不多。某些地區的淡化水量達到了國家和城市的供水規模。
目前,全球已有150多個國家在開發及應用海水利用技術,并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我國沿海和中西部地區擁有極為豐富的地下苦咸水資源,海水淡化成為解決我國淡水緊缺的重要途徑。
重點缺水地區分布示意圖
截至2014年底,全國已建成海水淡化工程112個,產水規模92.69萬噸/日。其中,2014年,全國新建成海水淡化工程9個,新增海水淡化工程產水規模2.61萬噸/日。全國已建成萬噸級以上海水淡化工程27個;千噸級以上、萬噸級以下海水淡化工程34個;千噸級以下海水淡化工程51個。全國已建成最大海水淡化工程規模20萬噸/日。
截至2014年底,全國海水淡化工程在沿海9個省市分布,主要是在水資源嚴重短缺的沿海城市和海島。北方以大規模的工業用海水淡化工程為主,主要集中在天津、河北、山東等地的電力、鋼鐵等高耗水行業;南方以民用海島海水淡化工程居多,主要分布在浙江、福建、海南等地,以百噸級和千噸級工程為主。
海水淡化總產水規模
各地區海水淡化摻水規模(萬噸/日)
海水淡化即利用海水脫鹽生產淡水,是指將含鹽量為35000mg/L的海水淡化至含鹽量在1000mg/L以下的淡水。國際上已商業化應用的主流海水淡化技術包括反滲透(RO)、低溫多效(LT-MED)和多級閃蒸(MSF)海水淡化技術。我國已掌握反滲透和低溫多效海水淡化技術,相關技術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
截至2014年底,全國應用反滲透技術的工程99個,產水規模599615噸/日;應用低溫多效技術的工程11個,產水規模321090噸/日。此外,應用多級閃蒸技術的工程1個,應用電滲析技術的工程1個。
海水淡化技術
不同技術海水淡化規模
在我國大力倡導節約用水的背景下,各地用水價格不斷提高。2016年,北京居民用水最低5元/噸,最高9元/每噸;城六區非居民用水價格從8.15元/噸,上調至9.5元/每噸,其他區域上調至9元/噸。天津市居民用水最低4.9元/噸,最高8.0元/噸,工業、行政單位、經營性服務用水7.85元/噸。目前我國海水淡化產水成本集中在5-8元/噸。未來各地的居民與非居民用水價格整體仍將呈上升趨勢,將有利于海水淡化技術的應用推廣。
部分城市用水價格(元/噸)